政協委員:盡快推動“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設立
集成電路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它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關乎集成電路行業的長期繁榮。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周玉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指出,面對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的短缺,呼吁具有集成電路方向優勢的高校都應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面對國家人才的急需,教育部應該盡快推動“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設立。
呼吁加快“一級學科”設立
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人才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去年,復旦大學宣布,該校“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將于2020年試點建設,為行業做出了新的嘗試。
針對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周玉梅指出,信息技術是近幾十年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特別是集成電路,從1958年發明到現在,短短60多年,已經顛覆了人類的一些認知。它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快速發展和所向披靡的推進,讓人類自身都驚嘆。它可以在極其微小的尺寸上實現極其復雜的電路(新冠病毒的直徑是60-140納米,集成電路的加工工藝的精度已經達到7納米),它把多學科的知識高度融合,不斷在挑戰極限。學科分為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通俗一點兒來講,一級學科是大類,二級學科是細分小類,一級學科下設置與一級學科相關的二級學科,這樣在知識體系上是系統并相互支撐的,有助于行業人才培養。集成電路技術涉及電子、電路、物理、化學、材料、計算機、自動化等多學科知識,但上述學科知識需要和集成電路融合滲透才能夠培養出集成電路領域需要的人才。目前的學科設置嚴重限制了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復旦大學利用自身在集成電路方向上的優勢,勇于探索,在學校自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這是很值得贊賞的改革舉措。面對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的短缺,呼吁具有集成電路方向優勢的高校都應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面對國家人才的急需教育部應該盡快推動“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設立。
在加強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周玉梅也提出建議:“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有了長足進步,國家應該持續保持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和支持,保持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方式,繼續鼓勵支持產學研合作,培育企業逐步進入用自身盈利可以進行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同時發揚我國在全球具有優勢的產業作用,帶動集成電路企業產品向高端發展。”
提前謀劃保障產業鏈供應穩定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現蔓延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對于集成電路企業造成何種影響?對此,周玉梅指出,突發的全球新冠肺炎,讓世界經濟驟然放緩和停擺,作為一個供應鏈全球布局的產業,必然會受到影響,面對這樣的現狀,應該認真梳理全球供應鏈對我國集成電路企業的影響。集成電路產業是一個對下游帶動巨大的產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要考慮集成電路產業對下游的影響,提前謀劃,對關鍵應用要提出保障措施,讓下游產業平穩度過疫情。
針對出現“反全球化”而動的跡象,周玉梅進一步指出,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突發,各國都意識到本國的經濟對他國的依賴,本國的產業對全球的依賴,產生擔心是很正常的。集成電路產業就是依賴全球化快速地走到了今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逆全球化,就會放慢或抑制技術的進步,就無法讓技術進步帶來的利益讓全人類共享。當然合理規劃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也是極其重要的。